•   亲爱的股友,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,一路飙升,财源滚滚。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,把握机遇,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。
  •   亲爱的股票朋友,愿你在新的一年里,股票如潮水般上涨,收益如春笋般茂盛。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。祝你投资顺利,财源滚滚!

在线配资门户投资:配资股票论坛-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% AI驱动汽车行业新竞赛

摘要:   “目前围绕智能化的全球竞争已全面展开,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%,位列全球最高。同时,泊车辅助驾驶技术等新兴技术在中高端车型的渗透率也超过20%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“目前围绕智能化的全球竞争已全面展开 ,我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% ,位列全球最高 。同时,泊车辅助驾驶技术等新兴技术在中高端车型的渗透率也超过20% 。”在刚刚举行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 ,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上实现了换道超车,智能化上实现了终端先行,但仍需巩固优势。

  这意味着 ,在中国汽车市场上,每卖出两辆新车,就有至少一辆搭载了L2级辅助驾驶技术。事实上 ,随着今年比亚迪“全民智驾 ”口号的喊出,辅助驾驶的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潮,并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。

  张永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,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正从机械硬件向智能与AI底座迁移,跨界融合成为重构生态的核心动力。从现在到2030年是培育智能驾驶文化、普及低阶智能驾驶的关键窗口期,企业需把握好智能汽车发展目标和节奏 ,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。

  智驾竞速升级

  根据乘联分会发布的《2025年4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》 ,今年前4个月,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了77.8%,16万元以下车型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;传统燃油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也超过了52% 。另外 ,自动泊车系统APA功能在乘用车的整体装车率达到31.2%,24万元以上车型装车率已经超过50%。

  如何巩固扩大我国在智能化上的先发优势,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

  在张永伟看来 ,中国接下来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分为两条路径:一是将目光放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上,快速提出L3级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,缩短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时间窗口 。车企或智能驾驶企业通过立足现在 ,布局低成本 、低阶的智驾技术,抓住时间窗口,取得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。二是企业应尽快把核心竞争力迁移至智能化和AI上 ,这将是决定行业优胜劣汰的底座技术。

  张永伟建议,从现在到2030年要加速普及低阶辅助驾驶技术,培育用户习惯与产业生态 ,降低技术落地门槛 。同时 ,抢抓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产业化机遇。“我们要把握好中国智能驾驶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,利用好时间窗口,打出快节奏 ,慢不得。 ”张永伟说 。

  创新合作模式

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国汽车行业的整零合作多处于较浅层次,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难度较大 。而欧洲和日本在汽车行业面临重大技术攻关时 ,形成了值得借鉴的产业模式——整车企业间能够联合攻关,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形成战略联盟,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。

  “不过 ,在智驾时代,我国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正在走向深度化。例如华为 、Momenta、元戎启行等企业的技术从一开始就与整车企业绑定,这一现象令人欣喜 。”张永伟表示 ,国内智驾企业数量众多且迭代迅速,通过与整车企业及跨国头部OEM“结对子”,极大地解决了缺钱、缺人 、缺数据、技术难以装车等问题 ,快速跨越“死亡谷 ” ,创造出了更高层级的产业发展模式。

  若想加快实现模式突围,技术突破要先行。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、教授王建强表示,当前主流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仍面临重要挑战 ,难以突破由L3级向L4 、L5级自动驾驶发展的瓶颈 。虽然数据驱动方法具备自主学习和场景泛化能力,但“黑箱”决策、数据依赖性强等问题亟待解决。他强调,“聪明车”必须是“安全车 ” ,智能汽车安全需通过“类脑认知架构”实现向人类驾驶认知模式的跃迁。

  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九章平台CEO周时莹则从商业化角度指出,L4级以下都可以叫作辅助驾驶,这一阶段还需要驾驶员的参与 。她认为 ,对车企而言,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,又不会带来多达两至三倍的成本增加 ,是巨大的挑战。

  在东软睿驰汽车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总裁兼CTO杜强看来,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离不开AI操作系统(AI OS)的底座支撑。目前,行业对于AI操作系统的融合路线已形成初步共识 ,主要分为AI in OS、AI for OS和AI as OS三个阶段 。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在构建多Agent(智能体)并行运行 、相互协调的智能体系。

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从全球化视角补充认为 ,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完成几个关键跨越:技术创新要从比拼参数转向创造价值、管理模式要从交易关系升级为伙伴关系、开放创新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跃升。唯有如此,全球市场才能真正实现从“选择中国车”到“信赖中国车 ”的转变 。

 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表示 ,近年来,不少中国车企通过合资 、投资控股等形式实现反向技术输出,开创了产业开放合作的新途径 。

(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)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